洞察详情

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指南(一) ——基金发展现状概述

本文首发于威科先行


 作者 | 郭秀娟、陈佳阳




  私募基金研究院  

2024年可谓是“低空经济元年”。自2024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在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多项重要文件及政策,涵盖国家战略、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进入政策红利期,迎来空前关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直接纳入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国家发展布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的发展预期首先看资金的入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更是直接助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新兴产业范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资金动力。除了发债领域,在产业基金领域,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设立更是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20余个省市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覆盖低空制造、飞行服务、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


本系列文章将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发展及关注重点。本文作为第一篇,主要简介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发展状态。

全文共1456字

阅读时间约4分钟



2024年以来低空基金产业基金发展情况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4年,国内涉及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超1600起,低空经济已经迎来政府产业基金和一级创投资金的追捧。参与这些低空经济融资的主体有专项产业基金、创投机构、国资引导基金,其中产业基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产业基金成为主力与其自身特点不无关系:产业基金背后的出资人是地方政府或央国企,是地方政府、央国企为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基金,出资能力有保障;产业基金规模较大(几亿到百亿规模都有),专注于一级市场投资,且属于长期及耐心资本,基金期限一般在5年至10年。以上特点,特别适合投资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引擎行业。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如湖北、江西、安徽等)及一些重点城市(如:北京、深圳、苏州、重庆等)纷纷落地重量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城市包括苏州、无锡、北京、广州、珠海等。例如:2024年4月苏州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6月,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与广州产投旗下产投资本、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2024年6月20日,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这是一支规模10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主要出资人为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对该基金认缴出资比例高达99%。


国务院办公厅在2025年1月2日印发了 《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政府投资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发展耐心资本”“找准定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其中明确政府投资基金“要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由于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引擎行业,完全契合国务院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的投资定位,各地对于低空基金产业基金的设立,在2025年更是进入了争先恐后的阶段。


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覆盖低空制造(如无人机、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及零部件研发)、飞行服务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如通用机场、起降点、5G网络建设)等全产业链。